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校园新闻 > 图片新闻

分组学习 | 高二年级学习纪要

作者:上海市进才中学     发布时间:2020-11-26 点击数:8633

  时间:2020年11月23日12:40分

地点:进才中学演讲厅
出席人:上海市进才中学高二年级组全体教师
主持人:郭敏

一、主持人讲话:

今天,我们全体高二老师,集体学习交流习近平总书记《纪念浦东新区开发开放30周年的讲话》。

二、发言

曹喜平:浦东开发开放的成功经验再次昭示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浦东开发开放30年启迪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习近平同志也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杠杆。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下,面对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和国际上逆全球化的抬头,更需要中国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道路,更需要进一步全面对外开放。这也是浦东开发开放的一个重要启示。
王其斌:本人1996年来浦东,亲眼目睹了浦东的沧桑巨变,在短短的30年里,从一片农田一跃成为现代化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这些都得益于30年前开始的浦东开发开放,我很荣幸成为一名新浦东人,没有浦东的开发开放,就没有我的今天。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浦东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唯有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干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浦东进一步的开发开放和教育改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任艳:披荆斩棘,30载雨雪风霜。上海浦东从一片阡陌农田变身为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明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面对当前西方一些人鼓动与中国“脱钩”的严峻国际挑战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复杂国际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通过浦东开发开放的伟大成就进一步亮明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进一步证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对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的最好纪念。
卫晔:30年前,我们党把上海浦东作为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宣布浦东开发开放。我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浦东人,从懵懂记事到如今的人到中年,亲自见证了浦东的崛起,亲身经历了浦东改革、开发开放所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感恩30年前我们国家的这项决定,如今所有的浦东人民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作为浦东人民中平凡的一员,也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继续扎根于基层教育,扎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尽自己所能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张青松: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活工作在这个城市,能够深切感受到浦东日新月异的变化。生活、工作在这里让我自豪和骄傲,更愿意为浦东的发展与繁荣尽一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动力。这一观点启发了教育工作者要着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才中学是浦东基础教育的一扇窗。九八年我回到上海,九九年到学校工作,至今已经有21年的时间。我亲眼见证了学校从建校初期,发展到今天所取得的非凡成绩。作为进才人同样感到自豪与骄傲。当前我在负责学校资源管理,后勤保障的工作,尤其今年学校的整新工程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个维修项目,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全体教职工的理解,各个部门的鼎力支持,各参建单位的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使得学校整新工程平稳有序推进,有望在寒假前全部结束。届时学校环境,设施设备都焕然一新,学校一定会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李暮:浦东开发开放30年,从我亲身的感受而言是从荒凉到繁荣的过程,从小时候过江要收5角钱的过江费到便捷交通的过程,是2001年到进才中学周边都是农田到周边高楼林立的过程。习总书记在浦东开放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有两个片段我记忆比较深刻:1.浦东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全国1/80的国内生产总值、1/15的货物进出口总额。这充分表明了浦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未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上海是龙头,浦东就是重中之重;2.浦东未来的开发开放中要重视创新和合作,我认为教育是要重视创新和合作,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和各位同事一起创新合作,努力培养出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学生,为浦东未来的发展,中国未来的发展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浦东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中央开发开放浦东的战略意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为方向,以国家战略为己任,坚定不移做“三个在于”的忠诚践行者,从而推动了浦东开发开放。
顾彦知:作为在浦东长大的青年,我能感觉到浦东变迁很大,亲身感受到,环境变得越来越好,生活质量也慢慢提升。特别是家里的长辈的人都很有感触。身为一名浦东人,我觉得十分骄傲。教育方面,浦东也一直在发展,硬件设施校园环境都在提高,教育质量也在提高。身处教育岗位的我们,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做好自己岗位上的事,继续建设浦东的教育事业。
汤蕴玮: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年之际来到浦东,作为一个浦东人内心非常的振奋,这意味着浦东又将开始一段新的更加精彩的里程。总书记在讲话中说,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历程,走的是一条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是一条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是一条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他还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敢为先锋,奋力创造新时代新奇迹。浦东过往的成就汇聚了许许多多人的努力,未来的发展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作为一名基层教师,一名党员,更为深刻地体会了使命感、责任感,我希望成为这发展新浪潮中的一滴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谷阳:浦东开发开放30年,经济发展,生活便捷,这些无一不使生活于其中的我们倍感幸福和骄傲。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言中为浦东新区建设指明方向,作为浦东教育的一员,我们也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浦东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王明友:从我自身出发,30年里,从一名受教育者转变为一名教育者。我深刻地感受到,科学技术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育。要努力践行习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做到潜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多多关注学生,为浦东教育的腾飞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现在想来只是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国家坚定改革开放以及发展浦东的精神感召。从走入进才校园的那一刻起,我就看着周围一栋栋现代化的住宅和办公楼渐次耸立而起,交通设施日渐完善,很多有点像 “城乡结合部”的地方变成了时髦热闹的商圈,这些是浦东跨越式发展在我眼中的现实呈现,是真真切切的生活体验。
韩雪: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年之际来到浦东,作为一个浦东人内心非常的振奋,这意味着浦东又将开始一段新的更加精彩的里程。浦东过往的成就汇聚了许许多多人的努力,未来的发展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作为一名基层教师,一名党员,更为深刻地体会了使命感、责任感,我希望成为这发展新浪潮中的一滴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尉洁燕:这么多的第一造就了浦东的辉煌成就,更造就了浦东市民对于教育的重视。习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一名教师,有幸在浦东从教,我感到非常骄傲,我会向着不断提高教育均衡化、提供给学生优质的教育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相信浦东新区在人民的不断努力下定会继续不断展现出新气象。
李晓群:犹记得2001年我第一次以高中生的身份,踏入张江学习,那时学校周边还都是农田,张江还刚刚起步,而20年后,张江高科、张江药谷、张江人工智能岛等一系列成就全国瞩目。尤其是张江人工智能岛,是首个5G+AI的全场景商用示范区,IBM、微软等龙头企业都争相入驻,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它将成为物联网、智能生活的重要动力。

龚雯珺:我在习总书记的讲话中看到“浦东新区2019年GDP逾4000亿元,其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全国1/80的国内生产总值、1/15的货物进出口总额。改革开放走在全国前列,诞生了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第一家外商独资贸易公司等一系列“全国第一”。习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纪念讲话中提到:“党中央把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任务放在浦东,推动浦东开发开放不断展现新气象。”

汪桦:我作为一名外地人,其实并没有亲眼见证浦东从阡陌纵横的农田变为高楼林立的伟大历程。从“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金融贸易中心。这句话成为我来上海之前对浦东最深刻的印象,再加上电视上看到的外滩盛景。我觉得这个地方太有魔力,加之一些外地人口中经常会说上海排外,以至于一度认为浦东遥不可及或者说高冷不可亲近。直到后来有幸工作生活到上海,才发现浦东确实很高,但是并不冷。进才的工作生活经常让我觉得很暖,我感受到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一座好的城市带给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大概就是浦东,开发开放30年让她变得更包容,所有才能保持活力,这样的浦东没有理由不促使我爱上海爱浦东爱进才,所以我会尽自己所能教好书上好课,为浦东更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霖:出生在高桥的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些年来周围的变化。小时候我经常去外高桥保税区闲逛。30年来,一家又一家公司来到了这原本全是烂泥地的偏僻古镇。杨高北路上时刻都能看到集装箱卡车排队在等待出关。小镇也不再是往日的破败不堪,重新焕发朝气。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现在我回到了浦东,那就要努力建设浦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应该更好的钻研课本,研究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岗位上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撰稿:任艳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浦东新区杨高中路2788号 邮编:200135 电话总机:68541158  

沪公网安备31011502100215号 沪ICP备11043675号-2

 

 

 

当前在线人数:3851;累计访问人数:2753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