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5日,《上海中学生报》高招周刊高三加油版块刊载了进才中学2018届毕业生郎奕宸的文章《我在成为“中国机长”的路上》。这位优秀的进才学子用自律和奋斗铺就了一条通往卓越之路,为众多高三学子贡献了榜样的力量,也展现出进才学子应有的风范


时间从不等人,转眼发现已经在飞院生活了一整年了。就在这一年里,我从高中生变为了大学生,再由大学生转变成了飞行学员。现在回头想想,感觉还挺不可思议的,我确实走了一条与大多数人不同的道路。刚进入高三,学业正紧张,那一天我看到公告栏上的招飞简章,我就知道我的机会来了,体检那天正好要周测。其实和很多男生一样,我也喜欢跑车飞机这种机械感很强的东西,把喜好当作职业不正是很多人追求的幸福么!于是,带着这份对飞行的向往,我毅然决定参加招飞。招飞体检很考验心态,因为从来没有接受过这样全方面无死角的体检,所以自己到底能不能达到飞行员的严格标准,谁心里都没底。体检过程中不断地有小伙伴被通知离开,整体氛围非常紧张,但温暖的是,东航的招飞老师一直在旁边鼓励我们,给大家信心。很幸运,我顺利通过了所有检查,进入了候选名单。整个招飞流程确实充满了未知,但正是因为未知,你才会全力以赴地去争取,尽量做到万无一失。当初有个一同参加招飞的伙伴体重超标,为了通过复检,他每天晚饭后跑3km,坚持了三个月,瘦下30斤,只为了未来的无限可能。要知道通过飞行员体检可风光了,自从通过招飞体检,同学们对我的称呼都离不开“机长”,表面上不好意思的我,心里其实暗暗窃喜。可是招飞哪有这么简单,自己身体是合格了,但同样身体合格的还有三百多人,那年招飞是300进80,按成绩末位淘汰,想到这点,原本沉浸在喜悦中的我又紧张了起来。再想想之前三个月瘦下三十斤的哥们就能知道,别人为了成功通过招飞愿意付出十分的努力,自己又好不容易才走到这一步,若是因为成绩而被淘汰那该多么遗憾!此刻的我已经不敢再有丝毫懈怠,高三一整年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最终在高考中过关斩将来到北航飞院。

接到东航报喜电话的时候高兴得几个晚上睡不着,憧憬着以后的生活。一瞬间无数光环飞向我,985,北航,飞行员等一系列的称谓已经让我陷入了自我陶醉,那一整个暑假,我都在自鸣得意之中,现在看来确实太过于幼稚。但好在来到学校后,经过学院一年来的培养,我的思想和心态有了转变。一年前,我带着忐忑和憧憬来到飞行学院。忐忑,是因为对“准军事化管理”的陌生,而憧憬则是对飞行这份职业的向往。刚到飞院感觉与其他学院强烈不同的,是严格严格再严格的制度。身为同龄人,其他同学的大学生活多姿多彩,而我们却被日复一日的集队,训练,制服,查寝所禁锢,心理很不平衡。每天的日程都遵守着一张严格的作息表格,别人一年能体验不同的365天,而我们似乎是要把一天重复365遍,这略显枯燥的生活的确给我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而在面对师兄与指导的批评时,心里更是委屈,也不是没有想过放弃,每到这时,心中那份对飞行的热爱就尤为重要,每每遇到困难,公寓门口那“志在蓝天”四个大字仿佛都给了我去克服的勇气和坚持下去的动力。在时间的打磨下,自己慢慢开始适应了,从小心翼翼到自然而然,制度强迫下的行为变成了一种习惯,好像也没那么痛苦了。随着习惯地养成,自律观念的增强,我渐渐理解这些规则制度的意义。飞行员不只是需要强健的体魄,更要有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规章意识。将来我们手中不仅掌握着价值上亿的国家资产,更肩负着上百名旅客的生命。如果不遵守严格的规章制度,何以谈民航安全?所以我的心态开始转变。心中除了充满热爱,又多加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党、国家和人民培养我,我一定要好好学飞,对得起他们的信任。另一个明显的转变就是变得成熟与谦卑,之前一直以来骄傲自满,作为一名飞行学员,连一名合格飞行员都算不上,却总是用飞行员的标签自视,妄自尊大,现在看来实属幼稚可笑。想到东航英雄机长何超,在关键时刻冷静沉着正确决策,挽救了几百名乘客;川航机长刘长健,在如此极端条件下迫降成功。他们是名副其实的英雄,却时刻保持着谦卑,觉得只是在履行职责,自己连飞行学员的“学”字都没有抹去,更应该脚踏实地,保持谦逊。
